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培育好家教好家风,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家庭大力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我们一起走进2023年温州市第三季度“文明(最美)家庭”——王秀琴家庭,感受他们一家的优良家风。
让“小家”成为“大家”的快乐纽带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有三个家:娘家、夫家及自己的家。”提及家庭,王秀琴如是说。因父亲早逝,王秀琴母亲独自养育她们兄妹4人。王秀琴长大后,成为一名军嫂,丈夫的老家在湖岭镇桂峰社区,年迈的父亲在家独居。为了照顾双方父母,她在三个家庭中来回“切换”30余年。
“陪老人吃一顿饭”,是王秀琴夫家约定俗成的惯例。王秀琴夫家亲戚近百人,其中八九十人在国外。每逢过年或老人生日,亲戚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2010年,王秀琴公公90岁,家中原本要摆宴祝寿。但是老人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便决定换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老人祝福。在王秀琴丈夫的倡议下,兄弟姐妹共筹集资金20万元,在村里造了一座桥,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和农作交通不便的问题,成为村里美谈。
出资修建的桥
“在有生之年,我们想看看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这是双方长辈的心愿。随着时间的流逝,看着双方长辈年纪渐长,王秀琴把带老人游港澳列入家庭计划。2005年正月,王秀琴在外甥女的协助下,带着当时85岁的公公和71岁的母亲踏上了港澳之旅。两位老人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徜徉在澳门的金莲花广场,吹拂着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晚风,幸福、知足之情溢于言表。
王秀琴夫妻
王秀琴公公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老人保持体面,王秀琴定期带着理发工具上山为公公理发、修须。因为患病,王秀琴公公有时候会很不配合,但王秀琴还是想尽各种方法安抚他,并让他欣赏理发、修须后焕然一新的自己。当老人看见照片里容光焕发的自己时,会像小孩般开心地笑。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0来年,直到去年春天,101岁的公公离世。
“30多年来,我的小家仿佛是娘家和夫家的快乐纽带,看似来回奔波,却也给我的小家带来精神滋养。”王秀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