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慈善,慈善需人人,慈善惠人人。慈善,是一份善行,也是一份责任,开始了便要一直走下去。”自2018年提前退休后,郑超豪更忙了,每天不是在考察崇德公益系列事业的路上,就是在处理募捐物资的途中。
3月12日,记者第一次见到郑超豪的时候,他刚处理完陶山镇前河村菜农募捐的物资回来,正与人对接剩余物资和捐款事项。他总说,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普通人照样可以有善举,精神慈善比物资慈善更能打动人。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做慈善?郑超豪回应:很多慈善都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一个电话、一次援手、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暖心的微笑……都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帮助。这便是他做慈善的意义。
郑超豪不仅是用钱做慈善,更多的是用心在做慈善。多年以来,他先后获评“温州市道德模范”“首届长三角慈善之星”、第四届“温州慈善奖”慈善楷模奖等荣誉称号。
教育基金开启慈善之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郑超豪的慈善之路开启于何时?故事要从2005年说起。当年,郑超豪当选陶山籍干部联谊会会长后,想为家乡做点事。他从事教育行业,深知社会发展以教育为本,农村的孩子要跳出“农门”,改变命运,靠的就是知识。为此,他便提议成立一个教育基金。当时,他的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当地企业家、华侨等各界人士的认同。成立当天,陶山教育基金会认捐金额就达140多万元。
第一次的慈善之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点燃了郑超豪心中投身慈善的“星星之火”。在往后的岁月里,郑超豪带着这股火感召了大量爱心人士,共同成就慈善事业的燎原之势。
2006年,郑超豪带领陶山镇沙洲村的村民共同投身慈善,创建沙洲济困敬老奖优基金,让村民参与进来,让村民们自己人帮自己人,以邻里互助形式,开温州市首个村级慈善基金先河。当时,40多名村民,少则1000元,多则20万元。他们自愿捐资,短短几天,筹集善款135万元。
如今,每逢过年过节,村里的低保户和困难户就会收到5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救助金。
除此之外,2008年,郑超豪以母亲的名义成立“华鑫道德基金”,主要用于乡里开展道德示范家庭的评选;2011年,郑超豪在华鑫道德基金中加入了父亲郑明的慈善力量,提升为“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用来奖励瑞安市的道德示范家庭、道德模范个人、诚信道德示范经营户以及新居民道德模范……
发起10项公益事业
走深瑞城慈善之路
在慈善公益路上,郑超豪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但当这个“一”支撑起无数个人时,便会产生出无穷尽爱的力量。2013年以来,创办崇德书院、崇德慈爱站、崇德互助义工队、崇德和合之家、崇德助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等10项崇德公益系列事业,带动400多名志愿者共同为社会服务,他本人也为崇德书院义务开展讲座超500场。
2018年8月,崇德和合之家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入驻婚姻登记处,开展婚姻调解服务。目前,和合之家80多名志愿者已挽救了679个家庭。
在郑超豪等人的努力下,沙洲新乡贤参事会、村民监督团等群团相继成立。2018年10月,沙洲新乡贤参事会正式授牌成立,这也是我市首个新乡贤参事会。乡贤们的踊跃捐资与助力,让郑超豪等人提出的“一二三四五 ”工程和“一纵三横五环”道路网提升工程落地了,也改善了环村水系,逐步让“善德沙洲、富美家园”愿景成为现实。该村2014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慈善村”。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在郑超豪的家里,不仅只有他一个人在做慈善。他的妻子女儿、父母、奶奶也一直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慈善事业。据悉,郑超豪的妻子林玉霜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夫妻二人还创办了“诚济关爱护士基金”,女儿郑祎梦上班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捐到了“诚济关爱护士基金”,周边的朋友、同事需要帮忙,她总是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慈善之路,对于郑超豪及他的家人来说,只有新的起点,永远没有终点。现在,他仍旧每天投身在慈善事业里,早出晚归处理着崇德公益系列事业上大大小小的事情。
许翔环 摄
人物名片:
郑超豪,出生于1961年。自2005年投身于慈善事业开始,他先后创设陶山教育基金、沙洲济困敬老奖优基金、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等10个民间慈善基金,资金总额达6000万元,帮扶、奖励对象超过200万人次。
此外,他还将个人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创立了10项崇德公益系列事业,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身公益慈善行列,组建义工团队,带动了义工无偿服务10余万人次,为环卫工人等有需要的群体派发免费早餐,惠及群众23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