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瑞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邵定美编著的传统文化研究读本《永嘉成派继何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近五年来全国学界研究永嘉学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分四个篇章再现了瑞安先哲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前仆后继的气概,远肇永嘉学派、中兴瑞安新学、近启温州模式的探索过程。现刊发邵定美先生为该书所作的跋,以飨读者。
温州,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魅力城市。就经济而言,奇在遍布全球的温州商人。就文化而言,奇在绵延千年的永嘉学派。2023年3月13日,李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回答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时,特别提到了浙商“四千精神”,也就是“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发轫于温州的“四千精神”,直接缘由是对闯荡天下的温州人创业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它的文化根底无疑可以追溯到宋朝的永嘉学派。
2002年11月1日,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二十多年来,以温州模式为缘起、以永嘉学派为核心的温州学研究渐成气候。但是,诚如袁家军同志在2021年8月召开的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盘点问题时所说的,我们对“永嘉学派的集成研究和深度挖掘还不够”。当下学术界对永嘉学派的研究视角,大多数是从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某个人物入手,或从经济、民生、教育等某个角度入手,解剖麻雀局部研究多、统揽全局整体思考少。永嘉学派以“经世致用”作为最闪亮的招牌,因此我们的研究自然要直指事功实学这个核心要义,紧扣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而不能仅仅拘泥于训诂句读、考据义理。
张红姬瓯塑作品
初到社科联主持工作的那一年,我发现很多人讲起永嘉学派,一是“南宋全国三大思想流派”,二是“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再深入点就似乎讲不出什么东西了。什么是永嘉?什么是永嘉学派?特色思想在哪里?突出成就有哪些?在中国思想史坐标体系里到底如何定位?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独特启示?好像讲也讲不清楚。我问国内一流大学的一位教授:永嘉学派研究下步该怎么做?他说永嘉学派没什么好研究的了。但是,知网上关于朱熹的论文达两万余篇,关于叶适的仅一千多篇。我想,也许是他自己没有研究罢了。包括很多温州人,对永嘉学派知之甚少,甚至不少温州的领导干部也自认为永嘉学派在全国是不入流、排不上号的。但是,整整100卷的《宋元学案》共记录了中国思想史上2700多名学者、平均1卷约27人,然而叶适1人却被重用2卷篇幅来叙写。同样享此待遇是:司马光、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7位思想家。这些原因,促使曾经在市委办捉刀代笔写吐了的我,不揣浅陋重新拿起了笔杆子。
我想,我们不能老是在争叶适是瑞安人、鹿城人还是永嘉人,也不能仅靠名人后代在喊“某某是我老太,曾经非常厉害”云云。我们要靠坚定的文化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挖永嘉学派思想富矿,在当下学术圈里拼成果,在中国思想史上争地位。特别是要跳出温州来研究温州,用“两创”成果挖掘永嘉学派的新内涵,用“两创”成果打响温州学的知名度。于是,也就有了我历时三年牵头主编的《永嘉学派丛书》问世,并且刚好赶上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启动,被省社科联作为重要基础性文献成果入选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在编辑丛书过程中,我一边抓学习、一边做研究,并提出借船出海抓研究、借梯登高办论坛、借鸡生蛋出精品的“三借工程”,争取利用各大学术机构和力量同步开展系列工作。承蒙全国学界有关专家学者这些年来的错爱与支持,也就有了这本论文集的结集与出版。本书第一部分是我个人的研究心得,其他三个部分有些是我近年牵头策划的数次学术论坛所征集的论文,还有一些是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自发关注的研究成果。在联系授权出版过程中,他们的热情态度、鼎力支持和殷殷鼓励,让我深受感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虽然本书确定了永嘉学派“一脉三高峰”的框架,尽量涵盖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专家学者对研究课题的确定,都是根据自己专业和爱好自由选择,因此本书的每一部分都是相对松散、不成体系的。而且,瑞安虽然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温州模式虽然是永嘉学派在当代的生动实践,但温州模式终究只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与已成过去时的南宋永嘉学派、晚清瑞安新学在学术上相并列。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温州学正在构建之中,她很可能迎来温州文化史上的第三次高峰,但最多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因此,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温州学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