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地各机关部门相继召开各种座谈会和生活会,此类会议开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征求意见环节很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让征求意见“走样变味”走形式。
《人民日报》曾刊文批评一些地方“听下面的意见只是走过场”,还讲了30年前的一则故事:1978年9月间,广东惠阳地区一位干部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措辞尖刻的批评信,习仲勋同志很快回了信,表示诚恳接受他的意见,并委托省委一位书记到惠阳出差时同来信者面谈。习仲勋还表示,下面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不要怕听到刺耳的话,要鼓励支持下面干部说话。
近年来,确实有许多老干部曾历年参加各级机关部门召开的民主恳谈会、民主生活会、座谈会,或以发短信(书面)形式,就推进深化改革,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对机关部门工作提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可几个月过去,反映的问题和所提的建议,终在大家的意见很中肯,很正确,今后逐条研究梳理归纳,逐步解决落实的“研究研究”之声中,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其实,各类监督员和群众代表及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很多时候只听到“研究研究”之声,而看不到问题解决的结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人官僚主义严重,没有真正把“服务于群众”作为执政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真心实意地听取百姓的正确意见,工作怕挑担子,不负责任,长期以“研究研究”为借口往后推,出现“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局面。有的人私心重,不送礼不办事,收了礼乱办事或通过人脉拉关系,幕后操作,不顾法律“特事特办”。还有的对不送礼不请吃的,多以“研(烟)究(酒)”点化对付,你若聪明还算明白,有所表示,事情才会一路绿灯,迅速办妥。
“研究研究”是一种“慢作为”行为,它的存在与蔓延,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少数领导干部执政理念不正,责任意识不强,把手中的权力看作寻租的资本,以“研究研究”为借口,去谋一已之私利。它是一种“慢性病”,却一点一点侵蚀着党与政府及社会肌体,影响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如任其发展,必然会行政效能低下,工作作风低迷,极大阻碍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加以铲除。
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狠抓“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长态化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进一步树立政府机关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本领。另一方面,要增加各级领导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办事程序、议事规则、办事结果三公开,把领导机关的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把“研究研究”慢行为干部列入问责范畴,使机关的责任意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新的提高,逐步增强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感受机关部门的作风变化,真正从中受益,真正有“获得感”。一句话:切莫让征求意见走形式。(孙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