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机动车礼让行人不仅是交通安全问题,也是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市区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闯红灯等现象经过整治有所好转,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攻坚之年,文明交通作为创建重点内容,必须开展常态化劝导和治理,确保主干道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到98%以上,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85%以上,行人守法率达到80%以上,把“礼让斑马线”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突破口,成为城市文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将海宁市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行动、倡导文明出行的做法予以刊发,供大家借鉴参考。
海宁市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行动倡导文明出行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实施“十大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海宁市全面开展“礼让斑马线”行动,在设施、管理、宣传三个方面做足文章。通过一年多的综合管理,斑马线前不礼让的行为大幅下降,全社会文明出行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一、完善设施,做实文明礼让的硬件保障。一是完善道路标线设置。对有磨损情况的斑马线进行修复,对斑马线设置密度过高的西山路等路段进行整改,确保斑马线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同时在市区40个路段的人行横道前的路面上漆划“礼让行人”标语40对,提前进行告知提示。二是规范交通设施配套。对市区斑马线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彻底巡查,重点解决停车(减速)让行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交通设施设置不科学、不清晰以及缺失破损等问题,新安装及维护更新人行横道指示标志90块,保障交通设施设置科学、合法、规范,充分发挥交通设施对交通参与者实施交通行为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作用,促进文明出行。三是引入自动抓拍设备。投入资金40万元,在市区水月亭路、文苑路、西山路、海昌路等四条车流、人流量均较大的主干道上引入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设备,实现取证层面上的“机器换人”,全天候“盯紧”路面,有效震慑不礼让行为。自2015年8月份设备启用以来至12月底,共抓拍不礼让违法行为8913起,其中8月份抓拍2774起,12月抓拍1822起,下降幅度明显。
二、管劝同步,做实杜绝违法的管理保障。一是突出文明出行示范。在市区确定12个重点路口,实行1名交警带2名协警包干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确定6条主干道和20个路口为文明出行示范路段、路口,保持对机动车人行横道前不按规定让行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态势。二是优化交通勤务制度。建立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秩序率“三位一体”的交通勤务制度,加大路面警力投放,采取日常整治和集中整治相结合,以及部门联动、人机互动等方式,细化高峰、平峰、夜间管理措施,常态化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去年共组织开展“不按规定让行”专项整治行动16次,累计查处不礼让违法行为10484起。三是动员群众参与劝导。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以及海宁义工共计2000余人次开展“为礼让斑马线点赞”等文明出行劝导活动,号召广大机动车驾驶员提高文明出行意识,自觉摒弃交通陋习,主动养成变“被动停”为“主动让”的文明出行习惯。
三、广泛宣教,做实氛围营造的舆论保障。一是组织记者跟踪报道。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发布宣传信息40余条(篇),广泛宣传礼让斑马线活动的目的、措施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人行横道前未礼让”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礼让斑马线活动开展情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借势抓好典型宣传。以2015年6月海宁市首例“人行横道前不礼让行人,车主状告交警”,经县市两级法院判决,警方均胜诉的行政诉讼案为宣传契机,在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市县各级各类媒体上对礼让行人的法律规定以及目的意义进行再宣传,引导广大驾驶员切实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文明出行。三是持续曝光反面典型。在微博与微信平台开设曝光台,并编发“天眼之下”系列主题帖,对人行横道前未礼让行人的机动车进行曝光,大力倡导文明出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最美海宁人,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人行横道礼让”的良好舆论氛围。(摘自《省文明办信息》)
附件:创建参阅第10期